地中海亞洲海洋聯盟(MAMA)成立酒會影片
本日(9月23日)成立酒會共邀請到涉海相關之產官學研貴賓共近160人蒞會,並由科技部次長鄒幼涵、交通部航港局葉協隆局長、前國防部副部長陳永康、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駐台代表柯思畢先生(Mr.…
「地中海亞洲海洋聯盟」成立 打造跨界、跨域、跨海洋資源整合平台
〈109年9月23日,台北訊〉台灣四面環海,以海立國,其生存發展與海洋息息相關。政府高度重視海洋政策與事務,近年來透過成立「海洋委員會」,制定《海洋基本法》,提出「海洋政策白皮書」,積極鼓勵全民關注海洋議題,實現海洋永續發展的決心。蔡英文總統「立足台灣、航向海洋」的期許,表示台灣不應以海為限,反要以海為重要出路。
「地中海亞洲海洋聯盟」(Mediterranean…
2030願景-海洋生物科技論壇:海洋生技界最大的知識盛宴
9月24日於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第一演講廳舉辦的2030願景:海洋生物科技論壇,由張清風理事長主持,並邀請"台灣草蝦之父"-廖一久院士與將分子生物技術導入水產養殖研究的中央研究院吳金洌教授等海洋生技界貴賓出席此次2030願景:海洋生物科技論壇。
此次論壇內容涵蓋養殖與飼料、海洋資源與食品、精準育種與養殖及智慧海洋等四大主題,並邀請來自產業、官方、學界三方的講者從不同的角度分享海洋生技的目前趨勢及未來發展。
在養殖與飼料階段,漁業署林國平副署長分享目前養殖漁業中最熱門的話題:漁電共生。漁電共生微近年來洋直漁業中頗受討論的話題,而漁電共生為養殖場域上方加蓋太陽能板,使用太陽能發電,使綠能光電產業與漁業共生。而在林副署長的演講中提到實施漁電共生的好處,如可降低天候影響、改善養殖場域與促進傳統漁業升級等,更期望能建立一個友善、永續、韌性的養殖漁業。
而在養殖環境中林瀚佳教授分享了抗生素濫用對水產養殖造成的影響與解決方案,並提到養殖漁業除了一昧追求產量外同時也要追求產品品質並看重ESG的社會責任與兼顧環境永續發展。
在海洋資源與食品階段中,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吳彰哲主任提到海洋生物中有許多"活性物質"可用於醫藥及保健食品等開發與利用,也成為海洋產業中海洋資源開發的矚目焦點。…
培育一個減緩氣候變遷的幫手-向日葵海星
直徑約為一米,並由科學家在實驗室中培育希望能夠扭轉太平洋中的生態破壞情形?答案是-向日葵海星。
從阿拉斯加到墨西哥,這種巨大的無脊椎動物曾經是海底常見的生物。但在2013年至2017年期間,估計91%的向日葵海星消失了。它現在是一個瀕臨滅絕的物種。
這種災難性下降的原因被稱為海星消耗性症候群,並被認為已經殺死了多達57.5億的生物。
它們的消失給海洋生態系統帶來了破壞性後果。向日葵海星以海膽為食。海膽以海藻為食。如果沒有向日葵海星的存在,即海藻在食物鏈中的關鍵捕食者,海膽的數量就會激增。這導致了海藻林的消…
永續發展的藍色經濟
藍色經濟不僅是單純的利用海洋資源促進經濟更有包含了永續發展集及有效利用資源的精神。歐盟委員會也於今年五月宣布了實現永續藍色經濟的計畫,特別提出永續發展的重要性,在真正貫徹綠色生活前也需將如何妥效利用海洋資源也納入考量。
循環經濟:海洋廢棄物回收再利用
海洋中的廢棄物造成不僅汙染環境也造成危害到海洋生物生存,且塑膠廢棄物的微塑膠也經由食物鏈威脅人類健康。而其中可分為三個部分:1.如何解決目前海中廢棄物的問題、2.如何處理回收的塑膠廢棄物及3.如何從源頭改善塑膠製品的問題。
從荷蘭的Ocean…
歐盟委員會公佈永續發展藍色經濟計畫細節
歐盟委員會公佈了歐盟永續發展藍色經濟的新方法,其中包括與海洋及海岸有關的產業和部門。
可永續發展的藍色經濟對於實現歐洲綠色交易的目標和協助從Covid19疫情中恢復至關重要。
綠色協議的執行副總裁Frans…
海洋食物網中的新角色-樽海鞘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對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發現的奇怪的海洋生物有了更多的瞭解,而他們的存在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意味著什麼。
科學家們認為,樽海鞘(小型海洋生物,看起來像透明的膠狀物)正在與磷蝦等生物爭奪資源,磷蝦是許多海洋動物的重要食物來源。但是發表在《湖泊學和海洋學》上的新研究表明,樽海鞘實際上是在與原生動物競爭食物。
"這些迷人而奇異的動物在廣闊而溫暖的南極海洋中變得越來越多,所以我們試圖瞭解它們的存在會如何改變海洋生態系統,"FSU說。海洋大氣預測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和副教授Michael…
幫助判讀人為碳排放影響海洋研究資料的新工具
一個新開發的工具將使科學家們能夠更好地衡量幾個世紀的化石燃料排放是如何影響他們從海洋環境中收集的資料。
阿拉斯加大學費爾班克斯(University…
Ørsted和Eversource與Sea Services North America在美國離岸風電場域的合作計畫
合資夥伴Ørsted和Eversource將與海事服務提供者Sea…
測試中的新型漁具避免北大西洋露脊鯨被纏住
所有好的想法都必須從某個地方開始,而改變往往從小地方開始。
最近西南大西洋進行的一個實驗項目將主要的相關利益者聚集在一起,尋找減少瀕臨滅絕的北大西洋露脊鯨所面臨的風險的方法,同時改善漁民的經濟生計。
喬治亞大學海洋推廣部和喬治亞州海洋資助局與漁民合作,測試先進的無繩漁具,這將會讓捕捉黑鱸魚變得更簡單。過去捕捉黑鱸魚是將漁籠垂降至海床並在海面上用漂浮物標示。漁民們將漁籠放置一段時間,黑海鱸就會游進漁籠裡,無法出來,每次出海結束後,漁籠和魚線被收回。
在東南大西洋沿岸較冷的月份,漁船需要到離岸約30英里的地方設置漁籠,這樣就不會困住冬季南遷繁衍後代的露脊鯨,但使得航行成本與危險持程度增加。
在離岸邊更近的地方設置漁籠,對露脊鯨來說是一個嚴重的威脅。自2017年以來,至少有34頭露脊鯨因被漁具纏住或被船隻撞到而死亡。
無繩漁具消除了對鯨魚和其他海洋動物的糾纏風險,加州大學海洋推廣部和佐治亞州海洋資助局的推廣副主任Bryan…
前國防大學陳永康校長專題演講《面對國際情勢變化臺灣應有的態度》
4月14日由海洋聯盟與海洋大學法政學院合作邀…
莊慶達教授專題演講《臺灣海洋事務的發展與願景》
前海委會副主委莊慶達教授21日下午於臺大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