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亞洲海洋聯盟(MAMA)成立酒會影片

本日(9月23日)成立酒會共邀請到涉海相關之產官學研貴賓共近160人蒞會,並由科技部次長鄒幼涵、交通部航港局葉協隆局長、前國防部副部長陳永康、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駐台代表柯思畢先生(Mr.…

「地中海亞洲海洋聯盟」成立 打造跨界、跨域、跨海洋資源整合平台

〈109年9月23日,台北訊〉台灣四面環海,以海立國,其生存發展與海洋息息相關。政府高度重視海洋政策與事務,近年來透過成立「海洋委員會」,制定《海洋基本法》,提出「海洋政策白皮書」,積極鼓勵全民關注海洋議題,實現海洋永續發展的決心。蔡英文總統「立足台灣、航向海洋」的期許,表示台灣不應以海為限,反要以海為重要出路。 「地中海亞洲海洋聯盟」(Mediterranean…

對抗海底熱浪的新創智能浮標

西澳州正在部署新的高科技智能浮標buoy於海岸以提供對由於反聖嬰現象而形成的海洋熱浪的即時監測。   在尚未有這項即時監測技術之前我們會到反聖嬰現象造成一定傷害後才發現,但現在隨著新智能浮標及新技術的研發我們將可以透過資料蒐集建立資料庫,進而預期在何時何地將進行影響並提早預防。 智能浮標的部署是由Minderoo基金會、Aqualink、西澳大利亞大學、綜合海洋觀測系統(IMOS)和州和聯邦管理機構的研究人員共同合作。 西澳州目前正經歷著高溫,研究人員預計,在未來幾個月中,它們將沿著海岸上升,達到近十年來的最高水平,這可能引發珊瑚白化和對海洋生物的其他破壞性影響。 Minderoo基金會的海洋首席執行官Tony…

智慧漁網和掃描儀如何幫助維持海洋生物在海洋中生存

經濟性漁業正在耗盡海洋資源。拖網捕撈魚類的速度超過了魚類的繁殖速度,海豚和海龜也被困在巨大的漁網中。2017年,全球有超過三分之一的魚類被分為過度捕撈,而過度捕撈在發展中國家最為嚴重,歐盟希望投資可以幫助解決其水域內過度捕撈問題的技術。 歐盟目前資助的是由挪威公司SINTEF…

規劃與建置區域型海運區塊鏈雛型系統

林秀芬 (Hsiu-Fen Lin)、林翰 (Han Lin) 隨著資訊科…

創新科技在航運及港埠經營上之應用

蔡絢麗 (Hsu-Li Tsai)、林婷如 (Ting-Ru Lin)、張志清…

全球智慧海洋漁業趨勢分析

撰文/林彥宏•余祁暐 地球人口不斷增加, 食物供應的壓力亦愈趨加劇,但在溫室效應、全球土地資源減少與沙漠化的情況下,全球可供作物種植及畜牧的面積持續降低,因此近年來國際上對海洋資源、水產養殖便寄予重望,使得人類對漁業資源的利用度愈來愈高。 若以漁獲來源區分,我國海洋漁業分為沿近海漁業及遠洋漁業,在發展歷程中,初期以無動力漁船從事漁撈作業,在科技發展下,漁船裝置內燃機及利用漁探機、漁撈機械等設備使得漁產量增加並且作業範圍可擴張至遠洋海域。目前遠洋漁業自動化發展程度較高,且為強化我國漁業管理能力以解除歐盟非法、未報告、不受規範…

水產養殖智慧專家統之規劃及初步成果

國內水產養殖產業面臨人口老化及人力斷層問題,加上傳統養殖依賴經驗法則,多半憑靠人力觀察與巡查來掌握養殖環境之變動,二代青農即便有意願返鄉接手,初期經常需要投入許多時間與成本當成學習經驗的學費。如果能夠導入資通訊科技、網際網路、雲端運算與智能互聯概念,可針對目前傳統養殖遭遇之問題提供相關資訊與因應對策,促使傳統水產養殖業朝向生產自動化、管理知能化之科技化發展,達到產能提昇、調節及計畫性稱產成效。 研究報告請參閱水試專訊第71期2020年9月 智慧海洋:水產試驗所…

美研究團隊以電腦模型預測新生海龜動向

海洋播遷(oceanic dispersal)是許多保育類海洋物種幼年初期的特徵,研究人員認為海洋播遷可能是影響這些物種群體數量增減的關鍵階段。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個研究團隊建立的電腦模型,可預測新生海龜在海灘孵化後進入海中的可能動向。 據Electronics360報導,研究團隊運用收集超過30年的大量海洋環流資料,以及海龜在加勒比海、佛羅里達州海岸、墨西哥灣產卵的資料建立模型,同時考量颶風因素及其對海洋的影響,並以墨西哥灣收集到的海龜陷入困境的長期資料集(dataset)驗證模型的正確性,不過未計入人為威脅因素。 海龜一生中有幾個相當長的時期是在不同的地方遷徙與棲息,新生海龜進入海中後會在海洋上的漂流性馬尾藻下方生活數年,因此要追蹤與收集新生海龜在這段期間的資料相當困難,目前所收集到的關於海龜的資料,大多數是小海龜長成為亞成龜後,游到沿岸的珊瑚礁及海草床區覓食的底棲生活期間。 透過追一個推算的海洋環流模型的移動,來模擬1993~2017年間25群小海龜在海洋階段的播遷。接著以在大西洋西北區域產卵區估算的每年新生蠵龜、肯普氏龜、綠蠵龜的繁殖數量,以及其在特定成長階段的死亡率,來為播遷預測結果進行加權,以預測小海龜在海洋階段的年度區域分布與數量變異。 預測的結果顯示,小海龜在海洋階段的分布具有空間多樣性(spatial…

歐盟為了永續漁業推出專屬的AI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建構計畫

隨著天然資源不斷耗損,永續發展的相關議題逐漸為各國所重視;然而世界上大多數的商業性漁船仍然缺乏捕撈水產的數量控管與評估,長久以來,瀕臨絕種的物種數量逐漸增加,無法持續捕撈的魚類比例達到了63%以上。但全球超過100萬人以魚為主要蛋白質來源,因此對糧食安全產生了重大威脅。 為解決此問題,歐盟科研計畫Horizon 2020中「釋放水生生物資源的潛力(Unlocking…

Salesforce與海洋組織合作,使用Einstein AI來追蹤野生大白鯊

Salesforce的Einstein AI團隊與加州大學的貝尼奧夫海洋倡議機構合作,執行鯊眼計畫(Project…

用AI人工智慧「快篩」海洋廢棄物分布 工研院AIdea攜手荒野保護協會守護臺灣海岸線

工研院AIdea人工智慧共創平台與荒野保護協會合作,提出「臺灣海洋廢棄物預測」議題,運用AI人工智慧分析全臺海岸121個測站的海洋廢棄物快篩調查數據,精準掌握海洋廢棄物分布,為未來淨灘選址提供參考地點;並能透過單一測站的快篩調查數據,預測鄰近測站的海洋廢棄物分布狀況,有助於各測站的人力調配,甚至能減少測站數量,達到人力資源分配最佳化。 根據荒野保護協會與綠色和平​在2019年發布的海廢快篩調查數據推估,全臺海岸線上約有1227萬公升、重量高達646噸的海洋廢棄物,相當於15萬袋大垃圾袋。 工研院表示,海洋廢棄物是全球關注的重大污染議題,尤其海洋廢棄物污染場域廣大,相較於一般空氣污染、水質污染或廢棄物污染等,更不容易找出污染源與污染區域之間的直接關聯。 此外,海岸邊的人造固體廢棄物因外觀、尺寸、重量、材質之間具有高度差異,相對於重金屬或農藥等化學污染,目前無法用單一檢測儀器或程序測量。雖然源頭減量才是海洋廢棄物最根本的治理方式,但是改變源頭不易,且需耗費較長的時間,因此做為末端補救的海洋廢棄物快篩與淨灘相當重要。 現行的海洋廢棄物快篩調查抽樣,多以人工目測回報,過程十分耗時費力,若能借助AI人工智慧技術掌握海洋廢棄物分布,則能把快篩調查、淨灘的人力分配到污染較嚴重的海岸,增進淨灘效率。 工研院AI人工智慧應用策略辦公室副主任暨巨量資訊科技中心執行長馮文生表示,AI人工智慧在臺灣多應用於工業製造、健康醫療、交通運輸、電子商務等領域。對此,工研院擘劃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長期投入共通基礎技術AI人工智慧的研發,打造AIdea人工智慧共創平台,協助各行各業找出AI人工智慧的應用發展。 此次,工研院AIdea與荒野保護協會合作,共同討論「臺灣海洋廢棄物預測」議題,運用AI人工智慧精準掌握海洋廢棄物分布,協助淨灘與測站的人力調配,為永續環境盡一份心力。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