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日本福島核廢水排入海
日本政府於4月13日宣布預計兩年後開始將福島第一核電廠123萬噸的核汙染水排入大海。而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核汙染水所含的放射性物質較其他一般核電場的核汙染水多。除了最具爭議的高放射性物質氚以外,也包含幾十種不同的放射性物質如:鍶90 (Strontium-90)、碳14(Carbon-14)、銫137(Cesium-137)、碘129(Iodine-129)和鈷60(Cobalt-60)等。
此舉一宣布即受到周遭鄰國嚴正抗議與交涉。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於15日召見日本駐中國大使,對此事提出嚴重交涉;南韓政府除了提出抗議外也積極組織向國際海洋法庭提起請願;北韓朝鮮中央通訊社的評論也怒斥日本無恥。
日本漁業總會更是向政府提出強烈抗議,尤其福島地區漁業因10年前311核事故才剛結束試運準備要正式重啟。核廢水入海後不僅造成海洋環境生態衝擊,暴露於含放射物質海域的作業人員與一般民眾也會因生物放大作用從食用的漁產品攝取過多輻射物質而對人體造成危害。
專家表示,核汙染水隨著洋流在排放後約1年半的時間會影響到台灣週遭海域。臺灣原能會、漁業署與農委會與海洋委員會國家研究院也紛紛提出對策,除了增加海洋輻射背景偵測點並設置預警系統外也會加強抽查漁產品甚至是蜉蝣生物漁稚仔魚體內輻射物質的含量,漁業署更表示若損害到台灣漁業的利益,會向日本政府求償。
海洋聯盟發起人黃齊元董事長表示,綜觀近期發生的重大新聞,可見各國在追求經濟發展與政策執行的同時也要顧及環境保育與人民福祉間的平衡。臺灣今年八月因應民意而起的公投議題包含珍愛藻礁、核四商轉、美豬進口等彼此間皆相互關聯,然而面對這些議題政府卻沒有正面的表態或提出解決辦法。
隨著環境保護意識與民間意識覺醒及對公共事務參與的程度提升,政府在政策推動過程中首先要重視的是事前與民間溝通與公關,而非遇到問題後才亡羊補牢的補救。民間組織可做為政府與民間的溝通橋樑,舉辦說明會針對政策議題做更深入與精細的溝通。而海洋聯盟MAMA就可以在海洋相關政策推動與議題上做協助。